脂肪抽取術Liposuction及護理照顧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美容外科中心 提供
一、 前言
經濟繁榮,營養太好,生活緊張,多吃少動,造成許多人體重過重(Over-weight),脂肪不良貯積(Lipodystrophy),身材變形(Figure Distortion)和肥胖(Obesity),除了多運動,控制飲食等基本要件外,需行脂肪抽取術(Liposuction),常見的脂肪貯積位置為上下腹部、腰部、大腿內外側及臀部等,也都是需脂肪抽取的地方。
身體貯積的脂肪有多層,正如三明治一樣。有皮下淺層脂肪,皮下深部脂肪及腹內脂肪。脂肪抽取術則以抽取皮下深部脂肪為主,也就是造成身材變形的脂肪為主。本院提供完整的飲食控制,減肥藥物及脂肪抽取術,才能同時消除這三層脂肪貯積,達到塑身,減重又減肥的效果。
二、 方法與種類
A. 機械式抽脂術(Mechanical Liposuction):
在肚臍旁,鼠蹊處,大小腿等處,切開幾個小切口,每個約0.8~1.0公分,再將抽脂機(Suction machine)所接通的抽取探針(Suction Probe)由切口伸入,利用機械性來回運動,破壞多餘的深部脂肪,再利用高壓的吸力,將已破壞的脂肪粒吸出。每次約可抽取2000~3000 cc。
B. 超音波式抽脂肪術(Ultrasonic Liposuction): 係利用更小的切口約0.5公分,將有超音波功能的探針伸入深部脂肪層,發散出安全又強烈的超音波,將多餘的脂肪震盪成乳糜顆粒狀,再將其抽出,達到更安全,更方便的手術過程。每次可抽取3000~5000 cc 。
三、術後照顧
行抽脂手術後,需要穿戴塑身彈性衣物,約3~6個月,脂肪貯積的地方多數會消失,大大改善變形的身材,加上適當的運動及飲食控制,必能改善身材,恢復往日的美麗。
乳房整形手術的護理照顧
護理專家 黃瓊滿護理長撰文
A.心理方面: 1. 協助個案重建改變的身體心像。 2. 與增加個案建立信任關係,增強其信心。 3. 提供隱密舒適環境,使其能無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4. 與個案一同評估其身體改變的部位,鼓勵表達內心的感覺,並尋問個案之看法,滿意度如何?當個案因手術後疼痛不適
而有後悔之情緒時,應耐心傾聽,以瞭解其憂慮為何? 5. 適時給與鼓勵與讚美,幫助身體心像的改變。 B. 身體方面: 1. 觀察生命徵象是否有皮膚濕冷、蒼白:血壓下降:脈搏加快等或大量出血 休克的症狀。 2. 手術傷口乃以紗部覆蓋,觀察是否有不尋常瘀血明顯出血或個案感覺過度疼痛或腫脹,須立刻向醫師報告。 3. 評估術後傷口疼痛情形,適時給與止痛劑,以增進舒適。 4. 不可給與Aspirin類藥物止痛,以免影響凝血時間。 5. 傷口會有引流管,應確保其通暢。每日記錄引流量及顏色,通常引流液少於20ml,約開刀後3~4天可拔除引流管。 6. 限制雙臂過度用力,如提重物或劇烈運動,雙臂需保持下垂姿勢。 7. 按時給與抗生素。 8. 手術後48小時開始教導作乳房按摩。 9. 穿戴彈性胸罩。
臉部皺紋去除術(拉皮手術)之治療與護理
• 較輕微的上眼皮鬆弛及下眼皮皺紋,眼袋可進行單純的上下眼皮成形術,而一旦眉毛或眼尾下垂,額部眼尾、口部周圍皺紋過多或太深,法令紋太明顯或臉皮太鬆垮時則需利用拉皮手術才能得到理想的改善效果。
• 臉部拉皮手術可分成上下兩部分:
一、 主要改善額部皺紋、上眼皮、眉毛下垂以及魚尾紋之拉頭術。
二、 主要改善眼睛以下如臉頰皮膚鬆弛、下垂、法令紋太深,口部周圍皺紋之臉部拉皮手術。
• 一般手術年紀在於40~60歲間為多,但只要身體健康皮膚,仍有稍許 彈性,即使70~80歲也可進行。
•拉額頭手術的切口位於前額髮內,而拉臉皮手術之切口則始於太 陽穴處經耳前由後延伸至耳垂後。
護理:術後有引流管留置以預防血腫形成,同時為減少術後流血,醫生會 以彈性繃帶包紮頭臉2、3天。
• 術後病人臉上通常會呈現不等程度之浮腫、瘀青及傷口疼痛不適, 但疼痛出現異常而持續或忽然感覺異常腫脹則可能傷及神經或術後大量出血,應立即告知手術醫師處置。
燒燙傷病患出院後的居家照護
護理專家沈金春護理長 撰文
燒燙傷傷口居家照護通常可分為一、未癒合的燒傷傷口照護;二、癒合的燒傷傷口照護;三、復健運動等三部份,其照護重點如下:
一、 未癒合的燒傷傷口照護
傷口尚未癒合時,須保持乾燥清潔,且每日應依照護理人員所教導的傷口換藥步驟按時執行,更需密切注意觀察傷口上是否有紅、腫、熱、痛與異常分泌物流出或者臭味產生,如果有這些狀況時,應立即返回醫院給予醫師檢查。
二、 癒合的燒傷傷口照護
癒合傷口照護通常可分為1、癒合傷口上的皮膚清潔;2、癒合傷口上的皮膚保護;3、癢的處理;4、輔助藥物;5、雷射治療,其照護重點如下:
1、癒合傷口上的皮膚清潔
於完全好的傷口還需要每日以中性肥皂清潔清洗完畢後,再以吸水性高的毛巾輕輕柔柔慢慢的擦拭乾,然後塗上潤滑油如嬰兒油、綿羊油、橄欖油或凡士林…等等。
2、癒合傷口上的皮膚保護
在穿著上應選擇寬鬆、易吸汗材質且柔軟的衣物;外出應避免陽光直接照射,宜以撐傘、戴寬大圓帽、長袖衣物等等之保護。因傷口癒合後皮膚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到正常的構造。通常需要3至6個月時間。所以護理人員會建議病患,於半年內要避免陽光直接照射,以防皮膚色澤變深;傷口上若有像一元銅板大小的水泡時,可以使用已消毒的細小針頭刺小洞,然後以棉棒將水泡內液狀部份,慢慢輕輕的擦乾,在以藥膏抹上患處。若有紅、腫、熱、痛等異常之狀況時,應立即返回醫院看診。
3、癢的處理:
癢的產生是因癒合過程及新皮膚的油脂分泌功能不健全,所以皮膚會有癢的感覺。通常可以使用輕拍的方式、冷水沖洗或冷敷來降低癢的不舒適。尤其注意指甲修剪以防止不慎抓傷。在夏天盡可能在通風的冷氣房內,以免流汗導致身體粘熱而增加不舒適。
4.輔助藥物:可使用Terproline,以減少纖維增生的累積,促使疤早日成熟。
5.雷射治療:Dye Laser利用高能量軟化疤組織,促使早日成熟。
三、復健運動:
傷口痊癒後預防疤痕增生及關節攣縮產生,不外乎就是需要給予疤痕按摩、穿著彈性衣以及復健運動的執行。
(1) 疤痕按摩:主要運用壓力來達到治療。全癒合傷口於按摩前應先清潔皮膚,然後在疤痕處擦上潤膚油,以手掌跟部或大拇指稍微施壓在皮膚上,往下循環式進行的按摩,不可用磨擦方式,以免表皮受損。
(2) 穿著彈性衣(壓力衣):一般在燒傷傷口痊癒後,應立即穿戴彈性衣,(理想的壓力為25㎜hg),且每天需穿戴24小時(除了沐浴、清潔或塗抹潤滑油時可暫脫下),並持續一年以上,確定疤痕成熟不再增生為止。
(3) 復健運動的執行:除了繼續急性期之運動執行外,對攣縮關節或組織則需要加以被動拉扯及牽張,還需適時時賦予阻力運動以增強其肌力並增進主動關節活動。復健運動的執行家屬儘可能以協助患者,但切 忌不可任何事情都幫患者做,導致剝奪患者的學習及復健的機會。
參考資料:
兒童燙傷基金會(83)•燒燙傷病患出院後照顧•燒燙傷手冊。
李昭儀(1991)•燒傷治療學•台北;合記。
灼傷科護理人員專科訓練教材(85)•灼傷病患出院護理指導及居家護理•長庚醫院護理部外科組。
灼傷科護理人員專科訓練教材(85)•灼傷病患的復健治療•長庚醫院護理部外科組。
灼傷科護理人員專科訓練教材(85)•灼傷病患彈性衣的應用•長庚醫院護理部外科組。
燒燙傷治療準則(1993)•燒燙傷病患出院前護理指導•中華民國燒傷學會。
燒燙傷治療準則(1993)•燒燙傷病患的物理治療•中華民國燒傷學會。
I首頁 I服務項目 I成員 I專題 I常見問題 I新技術 I復健專欄 I營養園地 I護理交流 ITaiwan P-Link好站,優良用品 I答覆問題I
我有問題 .